10月7日,中國氣象局公布2023年度科技成果評價(以下簡稱“成果評價”)結果,其中“北方重點城市空氣污染的氣象成因與健康影響研究”等20項科技成果被評價為“優秀”等級,“10~30天極端天氣過程監測和預報平臺”等49項科技成果被評價為“良好”等級。
此次成果評價共收到68個單位提名的210項參評成果,成果內容涵蓋基礎研究、氣候與氣候變化、天氣預報、氣象信息、綜合觀測、氣象服務與應用等研究領域。其中,中國氣象局12個直屬單位和31個?。ㄗ灾螀^、直轄市)氣象局提名成果185項,14所高校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提名成果24項,社會企業提名成果1項。
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由行業各領域專家組成,其中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分任成果評價小組組長,保證評審工作客觀、公正、科學、權威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用好科技成果評價這個指揮棒,遵循科技創新規律,堅持正確的科技成果評價導向,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。以此為遵循,2021年12月,中國氣象局印發《氣象科技成果評價暫行辦法》,對評價管理、評價指標、評價流程、結果應用等作了具體說明。
根據科學分類、多維度評價原則,針對科技成果具有多元價值的特點,在2023年度氣象科技成果評價工作中,中國氣象局科學設定評價標準和指標。針對基礎研究性類成果,主要評價指標包括成果的創新性、學術水平、經濟社會及文化影響等,更加強調成果的創新性,權重占比70%;針對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類成果,主要評價指標包括科技成果的創新性、技術水平、成熟度、應用效果、經濟社會效益和文化價值等,更加強調成果的業務應用效果,權重占比50%。
后續,中國氣象局將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,加強對各直屬單位、各?。ㄗ灾螀^、直轄市)開展成果評價工作的指導;落實氣象科技“三評”改革要求,推動產出高質量科技成果,營造良好創新生態,為氣象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(作者:張藝博 責任編輯:劉淑喬)